
2025-06-26 07:18 点击次数:93
古代诗歌大多由权贵写作,似乎有好的审美境界,但并不是古诗都好。有些古诗并不好,人们也不能学习。其实,古代权贵写诗有着一定的诡辩逻辑。
权贵大多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,长大以后就可以写诗作词了。虽然民间书生也可以接受教育,但书生进入官场才算是人生的成功,不然就只算是“百无一用”之人。权贵可以写诗作词,民间的书生也可以写诗作词,似乎民间的书生写诗作词之后,就可以和权贵平起平坐了。其实只是民间的书生掌握知识之后有了错觉,以为掌握知识就可以和权贵一样了,起码以后可以参加科举考试,可以通过诗文结交权贵,获得权贵的赏识和举荐,最终跻身官场。有了这样功利化的想法,很多诗人就专门写诗,干谒权贵。李白写给韩愈的诗“生不用封万户侯,但愿一识韩荆州。”写给孟浩然的诗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。”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诗“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。”都在拍委婉地拍马屁,还在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志向,却并没有写出真话。倘若他们真的做了官,就知道官场险恶,也知道自己不适合做官了。诗歌似乎是权贵们的玩物,只是用来交往,用来互相吹捧,却并不一定写得好。权贵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,似乎把知识当成了和平民百姓区分的标志。他们写诗大多抒发个人小情绪,却并不能议论时政,即便写了讽喻诗,也不能太直白,不然就会被皇帝怪罪。
展开剩余70%权贵要接连一气,互相倾轧,要用银子作为联系的纽带。所谓的官场关系实质是银子关系,没有银子,官场的关系就是镜花水月,不切实际。权贵大多要附庸风雅,却并不是那么风雅。看看他们搜刮民间财富的勾当,就知道怎么回事了。他们会把收税的职务卖出去,民间的地痞无赖会购买,用一切手段逼迫老百姓交税,同时要抽一部分,就像官员层层加税一样,总是要自己得利的。他们写诗只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才情,却不懂民间疾苦。虽然有屈原的“哀民生之多艰”,也能影响很多文人士大夫,但他们做的诗比较高雅,不是老百姓能够看懂的。老百姓大多都是农民,不读书,不识字,当然看不懂文人士大夫的诗了。文人士大夫写的诗并不是篇篇皆好,有的有佳句而无佳篇,有的连佳句都没有,就更别提什么佳篇了。但他们喜欢互相酬唱,喜欢你来我往,也就有了互相吹捧的态势。即便没有多少文化的权贵,也喜欢写诗。一旦写出来,就会受到吹捧,似乎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诗,其实只是一些文人吹捧罢了,不但有权贵圈子里的文人吹捧,而且有民间的文人吹捧。即便有一些诗歌流传下来,也只是被权力系统筛选之后的结果,却并没有展现诗坛的全貌,也没有展现真实的民间生态。
诗歌本身就是“贵族文体”,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明白的。古代文坛一般都是诗词为正宗,诗比词还要正规,还要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,也就是受到权贵的青睐。如此一来,很多文人士大夫就要写诗作词,互相吹捧,最终弄得鱼龙混杂。虽然后代诗词研究者有所鉴别,但很容易受到权力系统的和限制,很容易被权力左右,最终选择了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诗词,却并没有展现诗词的全貌,也没有展现诗人或词人的个性。人们理解的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并非都写了好诗,还写了一些俗气的诗,甚至化用别人的诗句,其实就是抄袭。他们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也不是那么纯粹,很多时候在做伪,没有展现真性情。李白的干谒诗都是媚态,杜甫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最终拔高调,由自身突然引申到天下寒士,太过突然,只是符合屈原“哀民生之多艰”的忧国忧民传统,却没有太多真性情。白居易写了讽喻诗,算是体贴民生,却往往失之过俗,艺术性不高。但他们都算是伟大诗人,只不过被主流意思形态推崇而已,其实李商隐也不错,只是不被推崇。
诗歌艺术性比较高,后世评论者一眼看高,一眼看低。权贵写成诗歌,后代权贵继续推崇,而且有所选择,使诗歌符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。最终诗歌成为权贵的玩物,而不是老百姓能够欣赏的。后代老百姓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,但欣赏诗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。他们认为的好诗就是权力系统推行的好诗,就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好诗,而他们认为不好的诗一般看不到,尤其是古代诗歌,一般人根本看不到不好的诗,只会看到所谓好诗,而这样的诗有一定的偏激属性。主流意识形态只是宣扬古代的好诗,宣扬古代有一定情怀的诗人,却不会宣扬古代的坏诗,也不会宣扬古代有人格缺陷的诗人,不会宣扬有政治污点的诗人。如此一来,诗歌就成了权贵们的玩物,也成了后代愚民的工具。起码权力系统应该推行所有的古代诗歌,让人们看到古诗的全貌,而不能只是有选择性地推崇几首,最终给人们造成误解。
应该弄出几首古代的坏诗,或者说古代写的不好的诗,让学生学习一下。起码让学生知道诗歌有好有坏,尤其是古诗有好有坏,而不能造成一定的偏见,不然就像一些媒体一样,只报道国内的好事和外国的坏事,却不会报道国内的坏事和外国的好事,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误解,当然也就形成了诡辩逻辑。
发布于:河北省上一篇:华尔街见闻早餐FM-Radio | 2025年5月31日
下一篇:没有了